這個家庭是如何造就了這世界上*危險的人——自戀人格,特朗普和他的家族
7月14日這一天,一本書的問世,成為美國11月大選前夜射向特朗普的一枚文學導彈。制造導彈的人——該書作者是特朗普的侄女,瑪麗特朗普。瑪麗的另外一個身份令這本書成為一本并非單純的文學書,而更像是一本心理病理學的輔助讀物。
瑪麗是一位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家。
這本書的名字是:“過多和永遠不夠:我的家族如何造就這個世界上*危險的男人”?,旣愅ㄟ^對其祖父母(特朗普父親和母親),她的父親和特朗普的關系,特朗普哥哥(瑪麗的父親)的描述和分析,栩栩如生地展示出特朗普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他何以是今天這樣,為什么他是如此的危險!
書籍問世的當天,即售出100萬冊。此前,特朗普曾經通過起訴試圖阻止該書的出版,但是*終被法官駁回。
作為一個家族的成員,總統的侄女,瑪麗為什么要寫這樣一本書?為什么要披露整個家庭的隱私,將自己置于如此危險的可能導致眾叛親離的位置——尤其是如果特朗普繼續(xù)連任的話?
特朗普大廈
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瑪麗如是說:“2016年時,有記者要采訪我,開始時我拒絕了,但是后來,當我每天躺在沙發(fā)上刷推特,看著背景新聞不斷更新,我眼看著我的叔叔破壞規(guī)矩,陷聯盟于危機之中,踐踏弱勢群體,看著民主在瓦解,人們的生活因為我叔叔的政策分崩離析;更讓我震驚的是:竟有這么多人支持他!”
“我要拯救這個世界,令其在未來4年中不再繼續(xù)陷于混亂,我不得不告訴世界我的家庭的隱私,因為世界正處在一個危機關頭?!?/span>
她認為:特朗普的個性難以承受巨大的壓力;而近些年來,隨著外在壓力不斷增大,他治理國家所需的能力和其無能之間的差距愈加暴露;這時,他很容易有種被逼入墻角的感覺;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他必然會不顧一切地予以反擊,而他是在白宮的位置,擁有巨大的權力,包括控制世界上*強大核武器力量的權力……
閱讀該書,讀者的情緒很容易會被帶入瑪麗眼光中看到的特朗普家族中光鮮外表下一股陰郁的氛圍,深愛著父親的瑪麗親眼目睹著父親變成酒鬼,而后在42歲時孤單地一個人死在醫(yī)院……在這樣一個家庭中,瑪麗和她的父親仿佛被置于一個弱勢的,被拋棄的,受害者的地位之中。此情此景,多么像是今日在特朗普治下那部分感到失望,憤怒的美國群體的氛圍。那么,挺身而出,反抗這種局面,實在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事了。
這是一個多么問題深重的家族啊!解說它的機制,不僅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一系列心理病理產生的原理,而且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并非一個少數人的個別問題,而是與社會健康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問題;在特朗普現象這種例子中,它甚至是決定一個集體生死存亡的問題!
在特朗普的自傳“交易的藝術”中,父親弗雷德是一個光芒萬丈的人物,而他的原生家庭,在這種光芒之中,則是“我們家一直很團結,一直到今天我們都是*親密的朋友?!?nbsp;在提到他42歲就死亡的哥哥弗萊迪的時候,特朗普輕描淡寫:“他是個不幸的一輩子都沒有找到自我的人?!?/span>
事實究竟是怎么樣呢?
讓我們來看一下弗萊迪的*后一幕,弗萊迪在*后的日子里已經失去了他的妻子(離婚),職業(yè),意志力和大部分朋友,只有回到他的父母親身邊由他們來照顧他。某一天,他在病重三個星期之后,父母叫了輛救護車,送他到醫(yī)院中心,但是居然沒有人跟著他。
弗雷德打電話先是叫來了特朗普,特朗普的姐姐伊麗莎白到家里;而后又叫來弗萊迪的前妻。當弗萊迪的妻子趕到時,特朗普和伊麗莎白看電影去了。不久,特朗普和伊麗莎白看電影回來了,他們呆的地方一直是家中,而卻不是醫(yī)院。就這樣,一直到晚上9點20分,醫(yī)院打來電話,告知弗萊迪死亡。
這是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家庭氛圍,一家人遙遙地聚在家中,任憑大兒子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在醫(yī)院。
弗萊迪孤獨而死。后來,當弗雷德去世時,在遺產問題上,充分體現了他們對這個兒子的看法:弗雷德的妻子,也就是瑪麗的祖母打電話給瑪麗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你知道你的父親在去世時的價值是什么嗎?一文不值。”
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
弗雷德·特朗普
(1905年10月11日-1999年6月25日)
弗雷德討厭他的這個大兒子弗萊迪,因為他太不像他了。弗萊迪敏感,喜歡結交朋友,悠閑風趣,喜歡劃船,釣魚,滑水;但是,他絲毫不具備他父親要他有的品格。
這個品格用弗雷德的話來說,就是“殺手”! 一種可以刀槍不入,對情感麻木不仁的品格。弗雷德是當時一個叫皮爾的曼哈頓市中心大理石教堂牧師的“自信自足”信仰派的信徒。皮爾領導著一個富有而強大的教會,寫過一本暢銷書“積極思考的力量”。皮爾猛烈抨擊具有自卑情結的人:“認識到有那么多可憐的人被一種通常被稱作自卑情結的疾病所阻礙和折磨,這是令人震驚的。”
弗雷德不愛看書,但是皮爾這種思想卻和他不謀而合。弗雷德雖然節(jié)儉,卻并不謙虛。。。。他有一種表演癖好,經常使用夸張的語言---一切都是“偉大的,奇妙的,**的”。而這種偉大不是“你擁有的越多,你能給予的就越多”,而是“你擁有的越多,你擁有的就越多”。經濟價值就是自我價值,金錢價值就是人的價值。
所以,他不能容忍他的大兒子軟弱,敏感,可是他越這樣,就越令弗萊迪在其身邊時變得焦慮不安。
相應的,他的教育方式用盡了輕蔑。每當弗萊迪想要一只寵物或玩弄惡作劇時,弗雷德就會輕蔑地說: “這太愚蠢了,你想干什么?” 這種口氣讓弗萊迪更加退縮,并說“對不起”。但這更讓他討厭。他討厭這娘娘腔,他討厭那些不能憑直覺知道他需要什么的人。
弗雷德和大兒子的關系就在這樣一個基調中一直延續(xù)下去了。弗萊迪長大成人之后,弗雷德曾經試圖按照他的計劃塑造其成為特朗普生意的繼承人,但是這種基調卻令弗萊迪的天性不能得以發(fā)展。弗萊迪曾經試圖找到自己的道路,去成為一個飛行員,但是弗雷德家族的巨大成功反而成了他的自由發(fā)展的詛咒,父親對兒子的蔑視和不認可使得弗萊迪陷入深深的心理問題的泥坑。他開始酗酒,逐漸每況愈下。而弗雷德創(chuàng)造出的家庭氛圍卻不是令兄弟姐妹們對這個大兒子予以關愛,卻是去孤立他,蔑視他。*終,我們看到了上述弗萊迪的*后那一幕。
在瑪麗的這部傳記書中,瑪麗概括她祖父弗雷德的這種性格是“高功能的反社會者”。
那么什么是反社會者?這源于一個正式的心理疾病“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說法。但是如果按照嚴格的心理疾病診斷手冊的定義,很難簡單地將弗雷德的納入其間。應用這個詞語,如果我們僅僅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則有助于我們言說這種人格的內在傾向。
渴望統治的巨大欲望。
欺騙和操縱。
無情地攻擊對手。
缺乏同情心,共情心。
漠視是非,無良知,不會有內疚后悔之心。
在所有這些傾向的背后,有一條線索,這就是: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的淡漠和麻木;不顧一切,時常是靠碾壓他人權利地獲取自己的成功和自戀的光輝形象。
弗雷德是一個靠房地產起家的商業(yè)巨頭?,旣愒谶@本傳記書花了極大篇幅來表明特朗普的商業(yè)成功主要靠的是他父親的巨大資金支持。但是,這個商業(yè)成功的家庭卻有著一種奇特的冷淡的情感氛圍,就像前述所描寫的弗萊迪孤獨而死的氛圍一樣;這種氛圍瑪麗認為可以一直追溯到弗雷德和其妻子的關系。
瑪麗·安妮·麥克勞德
(1912年-2000年)
特朗普的母親成長于20世紀前十年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她是十個孩子中*小的一個,她的童年被**次世界大戰(zhàn)和西班牙流感的悲劇所籠罩。她在特朗普兩歲半時得重病,做了切除子宮和卵巢手術,并患了嚴重的骨質疏松癥,于是不得不時常在醫(yī)院進進出出,飽受病痛折磨。這令到幼小的特朗普得不到足夠的情感呼應。
在這樣的情形下,父親的意義就更加關鍵了。但是弗雷德卻是這樣一個痛恨情感軟弱的人,我們且先來看他是如何對待妻子的病痛的。
每當妻子遇到困難時,弗雷德就會說:“一切都很好,對不對,親愛的?” 而后轉身迅速離開房間,讓妻子獨自面對痛苦。在這樣的時候,妻子有時會強迫自己說:“是的,弗雷德?!?通常,她什么也不說,緊咬著下巴,努力強制自己不要哭出來。
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弗雷德可以堅持認為一切都很棒,一切傷痛的情感都似乎都不存在了。
同樣,他不喜歡孩子們對他提出要求----母親的缺席本來就加劇了孩子們對情緒回應的渴望和得不到回應時的難過,而這種難過令他更加煩躁,孩子們越提要求,他就越拒絕他們。
這樣一來,特朗普就面對了一種特別的困境,“情感需要”等同于羞辱,絕望。他開始憑直覺知道,自己永遠不會通過情感得到安慰。。。。。在其繼后的長大的過程中,他又親眼目睹了兄長的敏感個性如何受到父親的嫌棄,打壓,于是他的個性向著一條和哥哥截然相反的路徑而去。他終于獲得了父親的格外寵愛,同時成了一個典型的顯性自戀人格傾向者。
他要成為殺手,并且是比父親還要厲害的殺手,也就是需要絕對成功,做永遠不可能做到的偉大的事:他必須不惜代價要強硬,可以撒謊,但是絕對不能認錯,不能道歉;一切都只有輸贏,哭泣或任何其他方式表達情感只是軟弱,而需要的只是不斷表現自己的夸大的自我價值,虛張聲勢魅惑他人就是成就——于是他的表演能力不斷得以歷練而提升。
自戀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都是屬于心理疾病的正式診斷種類。我們無意于在這里做精神病學的事,也就是說我們并非在這里診斷特朗普;但是我們可以借助心理學對這些人格內在特質和外顯行為的理解來透視特朗普。
自戀人格傾向可以用以下概括來表達:
渴望高人一等。
夸大的對自我的幻想和對之無限的追求。
缺乏共情能力。
壓抑從而不發(fā)達的對情感體驗的感覺。尤其是脆弱情感的一面。
當我們將之和反社會人格傾向做比較,可以發(fā)現它們之間有一些共通性,不同之處在于反社會人格發(fā)展出對他人更多欺騙,操縱,攻擊,踐踏的行為傾向。并且毫無良知,內疚之心。
在這里需要特別做個補充說明:如果更精細地分析,以上所言的自戀人格傾向實際上應該叫做“顯性自戀人格傾向”。換言之,除了顯性自戀人格可能構成問題,還有一種不良傾向叫“隱性自戀人格傾向”,這種傾向就是我們通??吹降谋砻嫔峡雌饋矸浅W员暗娜?。自戀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它是一柄雙刃劍,沒有它人類無法生存,但是發(fā)展畸形,它將毀害我們的生存,對此,我將在未來線上課程“物競天擇,修心者優(yōu)”中詳細介紹一個叫做“自戀三角型的模型”。而本文,將不做那么深入的分析。
回到特朗普身上,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特朗普的父母(尤其是他的父親)如何塑造了特朗普身上的自戀人格和反社會人格的雙重傾向。
下面我們來探討本篇小文*后一個議題:
從心理的角度,為什么美國人會選擇了這樣一種集自戀和反社會人格傾向為一身的人做總統?
美國“臨床心理科學”雜志上曾經發(fā)表過一篇調查報告,這是一個由Colorado 大學的心理學家做的一個研究。他們調查了當年支持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兩部分選民,其中支持希拉里的占調查樣本的59%,支持特朗普的占41%。他們讓接受調查者來分別評估希拉里和特朗普的人格傾向。
調查顯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在那些支持特朗普的選民中,他們居然也同樣認為特朗普的人格比起90%的人口,要更加自戀和充滿虐待性。
這意味著什么?
這或許意味著,特朗普的這些性格傾向和相當一部分美國人具有共鳴效應,他們認為這種傾向有利于美國重建自戀的輝煌。于是特朗普恰恰成了這部分美國人心中自戀和攻擊傾向的代言人。
但是這種重建輝煌將帶來什么樣的后果?。?/span>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特朗普幾個魅惑策略:
1)首先,創(chuàng)造一系列危機和敵人的神話。
比如,特朗普通過讓他的競選團隊研究保守派廣播電臺的內容,發(fā)現人們*愛談論的話題是關于移民。于是,他開始不遺余力地用墨西哥移民問題大做文章。他說大量墨西哥移民涌入美國構成對美國的威脅。其實事實是,自從2009年來,墨西哥移民數字已達致*低點。
特朗普在對敵人攻擊時時常胡言亂語到極致,比如他稱墨西哥移民是:
“墨西哥送過來的移民是*有問題的人,他們帶來毒品,他們帶來犯罪,他們是一群強奸犯?!?/span>
2)而后他就開始創(chuàng)造關于自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英雄的神話。
同樣是關于墨西哥移民,他說:
“我將建起長城,沒有人曾經建起過比我建得更好的長城,相信我,我無需花太多錢就可以建起它,我要讓墨西哥為建這個長城買單?!?/span>
特朗普當政期間,我們見證了他的政治行為如何體現著他的自戀兼反社會人格的雙重傾向:制造敵人;不斷擴張他的自我形象;不遺余力地攻擊一切批評的聲音,懲罰非贊揚他的聲音;不承認自己缺乏相關的知識……
*終,*大的惡果發(fā)生在新冠疫情之后。依舊是忽略問題,好大喜功,接下來是否定錯誤,轉而批評他人,嫁禍中國……終于使美國成為疫情*嚴重的國家之一。
這里有一點似乎意味深長:特朗普的祖父弗里德里希死于西班牙流感,特朗普的父親則善于回避疾病,以他的商業(yè)成功逃避了轉移了疾病的痛苦,特朗普在任時也想制造經濟輝煌,但*終鬼死神差,他對新冠早期的忽略構成了他的大錯,或者將成為他大選失敗的*后一根壓倒駱駝的稻草。
本文陸陸續(xù)續(xù)寫了好長一段時間,及至發(fā)表之際,美國大選投票日11月3日迫在眉睫,美國人依舊會選擇特朗普,令這個世界繼續(xù)置于不確定的,危險的未來嗎?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