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自殺危機干預策略
?主講人 | 梁紅 整理人 | 蔣樂 趙琪 2020年1月31日,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邀請北京回龍觀醫(yī)院梁紅主任為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心理輔導志愿者隊伍就“熱線自殺危機干預策略”作了專題培訓,并就本次危機干預熱線心理援助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下內容根據本次培訓整理,鑒于**倫理的考慮,本文已刪除涉及臨床案例和個人隱私的內容,供**同行參考。常規(guī)來看,一個熱線來電的接聽時間在30分鐘左右。但如果是自殺高危來電,有經驗的接線員一般不會限制接聽時長,會一直通話直到來電者當下的自殺風險降低。(注:為了更好地服務大眾,北師大的熱線對危機干預的時長設置為30-60分鐘,若在此時間段內無法有效降低來電者的自殺風險,則必須及時接受督導或轉介。) 一、如何判斷高危來電 1. 什么情況算高危來電? 有明確自殺計劃的:近期可能會實施自殺行為,有明確且詳細的自殺計劃 即將實施自殺計劃的:馬上要實施自殺 剛剛實施自殺行為的:剛剛實施過自殺行為但沒有死,自殺未遂,或者一邊打熱線一邊實施自殺行為的 來電前2周有自殺行為的 以上為高危來電,需要特殊處理。來電結束后要對高危來電進行24小時內隨訪,確保危機者處于安全狀態(tài)。 2. 在接線的過程中,接線員應該怎么做呢? (1) 需要思考和詢問的問題——關注來電者的“此時此地” 來電者目前的狀況? 當前遇到的挫折或問題是什么? 他或他為什么此時此刻來尋求幫助? 我能給予的幫助是什么? 有些來電者可能因長時間沒有睡覺導致意識狀況較差;也有來電者可能服用了某些藥物等等。 電話咨詢對建立關系的需要可能比面詢更迫切,要通過接線員的非言語信息如語音、語調等促進咨詢關系的快速建立。但同時也要注意,接線員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來電者是“司令官”,我們只是“參謀長”,我們只能給出一些“參謀”,真正做決定的是來電者。一定要認識到,接線員的能力是有限的。 (2) 評估導致來電者自殺的危險因素 經研究分析發(fā)現,在我國導致自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12個: 自殺計劃:計劃越詳盡,實施可能性越大 自殺既往史:非常敏感并且具有預測性的因素。如果來電者有過自殺既往史,那他再次自殺的可能性非常大,這是一個長期的預測因子。 精神障礙:在我國自殺人群中,患有精神障礙的人數比例大約為67%。沖動自殺比率相對較大。 抑郁嚴重程度:嚴重的抑郁可能會在很多精神疾病中伴發(fā)。 嚴重軀體疾病 長期負性生活事件 曾經被虐待 近一個月擔心被攻擊 急性誘發(fā)生活事件:扳機事件 物質濫用:在自殺人群中常見的問題,與自殺高度相關。 自殺家族史 絕望程度:一個人的絕望程度,有可能預測這個人會不會自殺。 我們要了解哪些因素導致來電者的自殺行為。當一個人來電時,我們要對他的自殺風險進行評估,來電者在這12條自殺因素中所占據的條目越多,自殺風險就越大。 (3)對高危來電者進行訪談的步驟 接線員在接線的過程中,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要意識到自己的交流方式 盡快取得來電者信任,,建立咨訪關系。讓來電者感覺到安全,能夠開誠布公地說出自己的自殺想法。 評估來電者的自殺危險程度。 評估自殺的誘發(fā)因素及來電者的精神狀況。 認可來電者的痛苦感受。不能認可其自殺行為。 通過共情,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 幫助來電者對自殺行為賦予新的認識 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營造一個安全網。幫助來電者在再次遇到類似困難時能避免自殺行為。 用希望結束訪談。 二、自殺危機干預過程 (一)評估階段 1. 評估自殺危險程度 懷疑來電者有自殺風險,即可直接提問有關自殺的問題—— 如果發(fā)現來電者有嚴重情緒問題如抑郁或焦慮,自殺風險較大時,要直截了當地問他關于自殺的問題,不然會錯失挽救時機。 (1) 如何提問關于自殺的問題 先共情,后提問,委婉地說:“有時候一個人經歷非常困難的事情時,他們會有結束生命的想法。你有那種感覺嗎?” 將自殺這一行為進行正?;赜懻摚骸皬哪愕恼勗捴形矣幸环N疑惑,不知道你是否有自殺的想法。” 從文獻和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直接問來電者關于自殺的想法,并不會推動他的自殺行為,反而會幫助其減壓,并且打開一個宣泄的渠道。 (2) 確定自殺的危險程度 詢問來電者關于自殺的計劃。有自殺傾向的來電者很多會承認,關于計劃的問題可以問得很細,如: 是否有自殺的計劃? 計劃制定的進程如何? 計劃自殺的時間? 計劃自殺的地點? 計劃自殺的方式? 計劃自殺方式的可利用性? 詢問自殺行為的既往史。 既往有過自殺行為嗎? 有多少次?是什么時候? 是什么情況下?發(fā)生了什么事? 結果如何? 是如何得救的?自己求救還是被他人發(fā)現后得救? 是什么阻止了自殺行為?(判斷其自殺決心) 從中學到了什么?獲救后的感受是什么? 過去有無任何自殺想法? 誘發(fā)因素是什么? 是什么時候? 是什么代替了自殺想法? 是否告訴了其他人,是否得到了他人的幫助或支持? 是主動尋求的幫助嗎? 在來電者認識的人中是否有因自殺而死亡的人? 判斷是否模仿自殺,比如,在富士康曾經發(fā)現的連續(xù)跳樓事件中,就存在相互感染和模仿學習的問題 那個人是誰? 是什么時候? 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他們是否尋求了他人的支持? 他(他們)的這些事情對你的生活及其自殺的想法有何影響? (3)尋找來電者的資源 通過對既往史的詳細評估,可以判斷高危人群再次出現自殺風險的程度,并可幫助到來電者發(fā)現自己的資源。那些重要的資源就可能在危機干預中用到。 資源包括: 有助于減少自殺想法的內部資源:以往的類似困難是怎么過來的? 主要的生存原因:這個部分非常重要,包括身邊的人、物品、事情、未實現的愿望等。有時候可能寵物也可能讓一個人堅持活下來。 有助其繼續(xù)生存下去的應對方法:既往能力 增加希望感的措施:可以用評分量化的方式,去評價自己的痛苦感。沒有達到馬上崩潰的程度,那希望是什么? 有助于減少自殺想法的外部資源:值得他信任的、可以給予他幫助的、曾幫助過他的、可與之傾訴的,這些人是誰? 目前,對全球來說,自殺預測都很困難。沒有確切的方法可以預測自殺行為,但是既往有自殺行為史及有無望感者,可以確定是自殺的高危人群;當一個人正處于嚴重的焦慮或抑郁情緒中,那么他近期的自殺風險也比較高。 2. 評估自殺的誘發(fā)因素(包括精神狀況) (1) 找出*初導致其自殺的因素(關鍵因素) 首先要確認來電者的安全。不能一聽到自殺就被導致自殺的原因所吸引,評估要在來電者處于一個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中進行,評估此時此刻的安全很重要。如來電者正拿著電話在樓頂上,就要引導他退到安全的地方,或回到房間。確認安全后再評估討論后續(xù)的問題。 有時候跟來電者討論“要不要自殺”這個事是沒有答案的,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導致自殺行為的原因,這個問題是不是真的不能解決,是否像來電者認為的那樣只能依靠自殺來解決? (2)識別到明顯的精神癥狀 判斷情緒狀況,睡眠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以及食欲等。還有來電者的聲音等非語言信息,也可以幫助我們判斷。 (3) 發(fā)覺潛在的抑郁癥狀(睡眠、飲食、精力、 注意力、日常生活、工作能力、情緒的改變) 抑郁是自殺的高風險因素 針對來電者遇到的具體問題,可以幫助他去解決。 3. 評估來電者的情緒/精神痛苦 (1)共情來電者 認可其情感上的痛苦感受:不要越過來電者情感上的痛苦,急于尋找解決其問題的方法。要試著先感受來電者的情緒和痛苦并非評判地接納,不要讓其感覺不被理解、不被關注。 (2)自殺者的情感/精神痛苦有哪些 當事人認為他的處境是— 無法逃避的痛苦 無法忍受的痛苦 無法終止的痛苦 且認為這些痛苦一直持續(xù),自己將永遠都在這種痛苦中生活。但實際上卻是錯覺。痛苦都有發(fā)生、高潮、降落的過程。來電者卻不這樣認為。 (3)評估痛苦程度 情感痛苦程度:按*高分100分評價,可以打多少分。 忍受痛苦的能力:承受短暫的,長期的,或疊加的痛苦,每個人的能力都不同。 預知狀況發(fā)展的能力:預測將來會是什么樣?注意自殺者兩極化的思想,特別是災難化的想法,干預過程中盡量恢復來電者的彈性。 促成變化的能力:來電者自己能做點什么去改變。 自我感覺 自殺的效果 生存原因/重要性:把生存的理由給他擺出來,讓來電者看到自己的矛盾心理,就如果干預時能夠將想死的理由分解并一點點轉換為生的理由,就產生了效果。 (二)明確治療目標 改變情感/精神痛苦的“三個無”的一個或更多的“1” 無法逃避的:顯示出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幫助來電者把大問題化成小問題,從解決小問題入手,讓來電者認識到很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無法忍受的: 顯示出痛苦感受是可以降低的。 幫助來電者認識到,痛苦是一點點積累的,也只能一點點減少。來電者常把問題看成自己本人,要幫助他看到他自己這個人,讓他感覺到被關注,痛苦就會有所下降。 e.g. 如果有100分,來電者的痛苦是90分,那剩下的10分是什么?如果痛苦分數從90分降到89分,那提高的這1分又是什么? 無法終止的:顯示出負性情感是可以結束的。負性情感是可以互動的,當下的感受,以后會有改變,角度不現,時點不同,就會發(fā)生變化。 給來電者具體化:如.讓他想想以前有沒有過不開心的情況?這個情況是一直持續(xù)的嗎?過半年后會怎么樣? (三)實施干預行為 1.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不能跳過情感,要接受來電者的情感,認可其痛苦,去做支持。 通過接線員的聲音表現出自信、放松、鎮(zhèn)靜,語速不要太快 坦率、真誠地談論自殺的問題 正確地反饋來電者的情感(情感共鳴) 正?;渥詺⒌南敕?/span> 很多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尤其是遇到特別大的壓力事件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自殺的想法。但想法與行為不是一回事,是有距離的。我們要認可他的想法,確認他的痛苦感受,但不認同他實施這個行為。 2. 對自殺賦予新的意義 不要試圖說服來電者自殺是不好的行為。 建立解決問題方法的框架 允許來電者有失望的感覺,并允許他將自殺作為解決其問題的一種方法 強調用自殺來解決暫時的問題是一種再也無法挽回的方法 專注于啟發(fā)來電者尋找其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要認可“自殺”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但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建設性的辦法。與來電者一起來討論如何解決更好,重新調整解決問題的方式。幫助來電者分析他認為是天大的問題,大問題是可以分解的,來電者可以用自己的資源去解決。這在危機干預中很重要。 在討論中,要判斷其是否馬上實施自殺,身邊是否有方便的工具,要立即建議他把工具放到以后難以取到的地方,或要求他退到安全的地方。明確告訴他,“等我們談完以后你再重新作決定”,促進來電者平復情緒,更理性更有彈性。 (1)高危來電者再自殺的風險很高。為來電者營造安全網,再遇到問題,他可以有辦法防止再次自殺。具體措施: 正?;詺⑾敕?自殺行為可能還會再出現 告知來電者改變會有一個過程,需要時間 建立如何應對的行為計劃 找出可以為他提供幫助的內部及外部資源 列出可以為其提供幫助者的姓名及聯系方式(社會支持) 可求助的**機構的聯系方式 注意事項: 醫(yī)療機構 、干預熱線都是來電者的資源,但要把來電者自己的資源放在前面,不能只用社會資源,要讓來電者自己有控制感、能力感。 如果確實處于非常高危的狀態(tài),可以幫助他聯系到可以馬上幫助到人,能及時趕到他身邊去陪伴。如果來電者沒有自救能力,可以報警。 什么時候報警,看我們的研判能力,越準確越好。這方面**機構會有相關規(guī)定。 要來電者承諾不實施自殺行為,認可的感受,告訴他值得活下來,要試著幫他調整當下的情緒。堅決地向來電者索要能幫到他的人的聯絡方式。 及時轉介到專門機構作系統(tǒng)治療。比如嚴重抑郁,我們不能攬下來,只是暫時處理,讓他先冷靜下來。 溝通話術:“為了你的安全,希望有人能夠幫到你,因為你值得活下去” (2)幫助來電者為自己建立安全網 了解自己的預警信號(身體和心理),意識到危機出現。 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幫助自己?再次出現這樣想法/情況的時候,*想和誰說? 學習自我管理及應對的技巧,包括對自己有積極作用的暗示語/警示語(告訴自己:天還沒塌下來呢?。?/span> 制作應對卡 列出生存理由(不自殺的原因) 列出可以為其提供幫助的人員的姓名及聯系方式 **機構的聯系方式 尋求危機干預服務 在安全網的保護下,當高危來電者再次出現自殺念頭時,就會去使用上一次的經驗,當時誰幫助到了他。在失控的情況下來電者往往難以冷靜思考,但看到應對卡上的文字,就可以解決應急狀態(tài)的問題。 (3)用希望結束訪談:給來訪者真誠的希望是我們能做的*重要的事情 三、**提醒 1. 系統(tǒng)的工作思路 在接到高自殺風險的來電時,我們要給予來電者希望,肯定其價值,激活來電者的社會支持和自我力量。因為這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作,很多時候有自殺痛苦的人不希望單獨面對痛苦,他們需要一個系統(tǒng)的支持——團隊。激活和激發(fā)當事人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團隊)本身就具有治療作用,團隊對處在危險中的個體可以提供更多穩(wěn)定、安全的“保護網”,團隊可以提供更多可能有幫助作用的信息、團隊可以更理性、更有效的分享責任。建議我們都在系統(tǒng)里工作。 那么我們在系統(tǒng)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思考—— 在這個人的生命中,誰是*重要的人或團體? 這些資源怎么能幫到當事人? 我怎么做才能強化這些資源? 我應該**個找誰? 2. 對高危來電者開展隨訪工作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在高危來電后,原來會進行3次隨訪,后來延長到一年。隨訪完成率70%左右。一個月內,再次自殺風險很高。 約高危隨訪設定 24小時隨訪 1周隨訪 1個月隨訪 3個月隨訪 6個月隨訪 12個月隨訪 3. 處理自殺來電之——【不要】 (1)不要讓有自殺危險的來電者在線等待 接線過程中可以有適當的沉默時間,但不要讓有自殺風險的人有太多的“通話停留”,有可能這個“停留”的時間,他就會去實施自殺行為。 (2)如果來電者表達出有自殺想法,不要憑空判斷來電者有即刻危險: 一定要問,此時此刻、在哪兒、干什么等。確認他的信息,并評估。 (3)不要表現出過分的關心和控制,或者會嚇到來電者: 會讓來電者緊張,同時也會質疑接線員的能力,失去信心。 (4)不要做出無法保證的承諾: e.g.你男朋友一定會與你和好的。 (5)我們激發(fā)的是當事人的資源 不要假定來電者沒有內部資源,而只是關注外部資源: 不要主觀評估和判斷。 不要忽略或否認來電者的感 4. 接線員的自我關愛 熱線接線員是一個高強度、高要求的工作。在做好熱線服務的同時,我們也要及時自我覺察、自我關愛,在接完電話后及時舒緩,預防職業(yè)耗竭與倦怠。 當接到難處理的或壓力很大的電話后照顧自己,采取直接的行動防止枯竭非常必要 在下班前與其他熱線人員討論你接到的自殺相關的電話 如果電話特別難處理,給熱線負責人打電話,并盡快安排下線后與督導討論 不要將壓力帶回家......在你離開熱線室之前,將情緒發(fā)泄出來 培訓*后,梁紅老師與志愿者們分享了以下一句話作為結束: xinlinggangwan.com 新鄉(xiāng)市心靈港灣心理咨詢機構開通了心理支持熱線、微課堂和地面心理援助服務,在疫情期間為全國民眾提供**的心理支持服務。 心理支持熱線:0373-3809626 該服務適用于急需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的受災人群,每次30分鐘左右,熱線電話開放時間為每天正常工作時間。